大陈组
2.3
公里的水泥路完工,彻底打破产业发展的交通瓶颈。
2016
年,在广东务工的罗保成回家成立了宝地生态油茶专业合作社,投入约
30
万元,种下
2300
亩油茶树,村里的几座荒山变成漫山茶园。
2018
年已初见成效,收摘油茶果
10
万余斤。
2019
年,油茶园年产约
20
万斤,茶油产量约
4
万斤,茶油年产值约
240
万元。
(邵东市灵官殿镇的通组公路。)
路没修通前,油茶采摘运输极为不便,运输成本高、效率低。路通后,大大提高油茶采摘、运输效率,降低了生产成本,在茶园做工的村民罗代秀最有感触,她说:
“如今,车子能开进茶园,以前我们要花一天的功夫,上上下下挑十多二十担,现在一车就能运下山。”目前,茶园采摘高峰期,能吸纳村里
200
余人就业,户均增收
1.5
万元
/
年,茶园每年工资支出约
20
万元。该合作社负责人罗保成介绍,三五年后,油茶园进入高产期,年产量将从现在的
20
万斤
/
年增至百万斤,产值上千万元,能带动更多村民就业致富。
深处山乡,茶香悠悠。借力路通,振兴油茶品牌。近年来,随着交通的便利,灵官殿镇兴起了大种油茶树之风,一个个油茶专业合作社应运而生,近几年已新栽油茶树
6000
余亩,共计
2.8
万余亩,遍地荒山将成为老百姓的“绿色银行”。
玉带飞舞花瑶美
隆回县虎形山瑶族乡是少数民族地区,地理位置偏远,平均海拔
1320
米,全年平均气温
11
℃。
2018
年
11
月
25
日,隆回北部虎形山瑶族乡的瑶族同胞们欢欣鼓舞,位于花瑶核心景区的三条共长
10
余公里,连接茅坳村(原茅坳村、青山坳村)、崇木凼村的通组公路竣工通车。
这
10
余公里路连接起三村聚居的瑶族同胞,原来村民相互走动需绕道二十多公里,现在的路程缩短了三分之二。
2018
年以来,该村村组道路全面畅通,共新改扩建通组公路
19.69
公里。
两村所在的槐花山上土地辽阔肥沃,是天然氧吧。随着通组公路的建成,便利的交通条件吸引了蔬菜种植能手,承包了槐花山上大片土地种植富硒蔬菜,目前蔬菜基地约
1000
亩,主要种植辣椒、四季豆、白菜、黄瓜等,为
300
余名瑶族同胞提供了就业机会,务工人员每天收入
100
元—
150
元不等。
随着水泥路的建成,该村大力发展产业,带动增收增产。组织湘瑶天下公司、华佳移民金银花合作社开展培训班
3
期,为贫困户提供种苗、农药化肥,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技术服务。贫困户利用自然优势发展金银花特色种植
500
亩,优质稻种植
1000
余亩。此外,猕猴桃已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。村集体经济收入
4
万元以上,并保持稳定增长。
村里的水泥路与崇木凼村中心旅游区有机相连。参天古树林立的崇木凼村古树公园,
“一户一景点”体验区,映射千年花瑶独特魅力的花瑶挑花、滩头年画等特色文旅产品正吸引越来越多的游客。
红心向党一路连
今年,陈德文又将迎来一个脐橙丰收年。最近,他正忙着给自家脐橙果园除草,掐嫩芽,看着挂满枝头的脐橙,他脸上笑开了花。陈德文是新宁县黄龙镇沉水村村民,随着村里的脐橙产业发展,他从曾经的贫困户成为村里的脐橙种植大户,年收入
8
万元—
10
万元。
黄龙镇沉水村座落在黄龙镇东部,距镇政府中心
10
余公里,农业人口
1496
人,辖
13
个村民小组。沉水村地处三面环水,院落区域分散,昔日要靠肩挑背坨和水运才能将农副产品进城。陈德文回忆:“以前卖脐橙,每天清早挑一担,坐船过河,再走路到镇上,中午卖完了,再回家挑一担,运气好的话,一天能卖完两担。”那时,陈德文每年的脐橙收入不过三五千元,为了送三个子女上学,妻子治病,他还欠下六七万元债,日子过得紧巴巴。
近年来,沉水村的交通基础设施逐步完善。特别是
2018
年,该村全长
5.5
公里通自然村公路硬化完工,境内的
20
多公里水泥路在该村形成“两纵三横”的交通网络,环绕脐橙果园,通往每一个院落。
沉水村支书陈锡来介绍,去年来,该村硬化道路
500
余米,新建脐橙园道路
1500
多米。搭乘脐橙产业发展致富快车,陈德文获得
5
万元无息贷款,买脐橙树苗,将家里的脐橙种植面积增加至
10
亩,挂满枝头的脐橙果实让他对生活充满希望。目前,该村脐橙种植面积
3500
余亩,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
700
余亩。优质脐橙销往大江南北,该村建档立卡贫困户
88
户
324
人已全部实现脱贫。
阡陌交通兴产业。在黄龙镇的指导下,该村对脐橙种植进行统一规划,即
“山顶戴帽
(
保护生态环境
)
、山腰栽树
(
脐橙
)
、山脚穿靴
(
防止水土流失
)
”。村里还成立了红心脐橙合作社、夷江鱼特种水产养殖有限公司,凝聚全村合力,推进产业长效发展。去年,黄龙镇被评为我省首批
10
个农业特色小镇之一。目前,投资
400
多万元,年产
5000
吨的宏润丰有机肥厂落户该村,投资
1000
多万元的康疗中心正在平整土地开展前期工作。曾经的静谧乡村,如今生机勃勃。
如今,陈德文家的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,还清了全部欠债,盖起了新楼房。
千山万重,咫尺天涯;使命必达,山乡起舞。一条条路从未如此直抵人心,她激荡着脱贫攻坚的湍流,舒展着奇峰峻岭的姿容,描摹着乡村振兴的画卷。奋斗凝结成的
3657
公里公路萦绕在山乡大地,引领着乡野巨变,砥定脱贫攻坚的坚固根基,飞扬乡村振兴的梦想之翼!
(陈晓锋
李慧兰)